夏季保护心脑血管,这五点不要做
在很多人看来,心脑血管疾病常发生于冬季,于是有人说:“到了夏季,终于可以松口气了!”
但事实真的如此吗?
【资料图】
临床上发现,在32℃以上的高温天气,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明显上升,夏天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!
保护心脑血管,这五件事不要做!
01
不要出汗后立即冲冷水澡
夏天气温高,人体温度高、出汗多。
人在流汗的时候,人体血管、毛孔都处在舒张的状态,血液循环比平常也会更快。
这时候如果突然受到冷水刺激,血管会急剧收缩,导致血压升高,回心血量增加,造成心脏负荷增大。
如果是已经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,就有可能引起心肌梗死、脑出血等风险。
建 议:
对老年人或者有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心脏病的人群,或者酒后、血压低、刚运动过后的人群都不要洗冷水澡。
健康人群洗冷水澡的话也要循次渐进,先用冷水轻拍四肢,然后在胸口靠近心脏的位置进行拍浴,等人体适应了这个温度后,再开始洗澡。
02
不要运动后猛喝冷饮
有些人运动出汗后喜欢喝冷饮来降温,虽然这会带来短暂的舒适,但对身体负担极大。
因为在剧烈运动后,心跳加速、毛细血管扩张,进而造成血压低、大脑供血不足。
如果马上喝冷饮,会造成血管迅速收缩,心脏、大脑等脏器的耗氧量加剧,引起血压波动。
建 议:
夏季剧烈运动过后要缓步走一走,平稳一下情绪和身体机能,然后适量补充一些淡盐水或绿豆汤等。
千万不能立即停下来休息、大量饮水,不能马上洗澡、游泳、吹风或吹空调等。
03
不要温差太大
夏季天气炎热,很多人贪凉,会长时间呆在很冷的空调室内。
当出门突然处于高温的环境的时候,温差的突然大变化,很容易导致血管急剧收缩或者扩张,引起血液循环障碍,诱发心梗或者脑梗。
建 议:
合理使用空调,最低不能低于26℃,空调温度在27~28℃为宜,室内外温差最好不超过8℃。
另外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,室内应保证每天定时开窗通风换气,以便调节室内的湿度和温度。
如果是吹风扇的,不要长时间直吹。
04
午餐后不要立刻午睡
夏天老年人多有午睡的习惯,但午饭后立即午睡,大量的血液流向了消化道,血压及大脑供氧及营养明显下降;
再加上静卧不动,可能造成大脑供血不足而发生脑中风。
建 议:
适当的午睡时间和入睡时间对人体健康有益,午睡时长30分钟为宜,可在午餐后休息散步片刻后再午睡。
05
不要渴了猛灌水
夏天出汗多,容易渴,很多人端起杯子就猛灌水。虽然一时解渴了,可你的心脏却遭殃!
适当补水能降低血液黏稠度,但如果喝水喝太快水分会快速进入血液,造成血容量增加,很容易加重心脏的负担。
尤其是患有冠心病的人,会出现胸闷、气短等症状,严重的可能导致心肌梗死!
建议:
夏天喝水不能一次喝太多太快,要少量且多次,每次喝100~150毫升。
晚上睡觉前和早晨起床后应喝一杯水,以降低血液黏稠度,预防血栓形成,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突发的可能。
来源:新浪新闻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