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 资讯 > > 正文

滚动:三江口丨淄博烧烤的“门道”

2023-04-14 23:58:18来源:兰溪发布

最近,山东淄博的烧烤很火,淄博也因此成了热门的美食打卡地,引发了食客云集、媒体聚焦的网红效应。据媒体报道,近期开往淄博的高铁票常常售罄,淄博火车站的客流量创下了三年来的新高。

图源:央视新闻

有人总结,淄博烧烤的爆火,既有“无心插柳”的偶然成分,更有“水到渠成”的必然因素;既有短视频切入等网络流量的“助燃”,更有全市上下同心呵护的“自燃”。


(资料图片)

的确,淄博烧烤出圈的背后,固然少不了“流量”的加持,但更多的是离不开所做的把“流量”变“留量”的功课。

都说“外行看热闹,内行看门道”。或许,摸一摸淄博烧烤火出圈的“门道”,对于兰溪打造“江南美食策源地”,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。

(一)

淄博烧烤火到了什么程度?

在看了网络上的各种短视频后,笔者的脑海里自然就跳出了“白云大妈”的经典台词:锣鼓喧天,人山人海。

这是多年前央视春晚小品《说事儿》中的一句台词。在这个小品中,小崔问:“大妈,上次做完节目回铁岭的时候,那场面特别壮观吧?”白云回答:“那怎么叫特别壮观呢?那是相当壮观了,那场面大的,锣鼓喧天、鞭炮齐鸣,红旗招展、人山人海。”

图源:央视新闻

当然,用这八个字来形容淄博烧烤的热闹场景可能有些夸张,但“人气十足”“烟火气十足”应该是不少人的直观感受。为此,有人还作了形象地描绘:火车站都是大学生,空气里全是孜然味。

除了直观感受,“淄博烧烤”的火爆也有数据说话。

据大众点评数据显示,3月以来,淄博当地“烧烤”关键词搜索量同比去年增长超370%,“淄博烧烤”这个关键词的全平台搜索量同比增长超770%。除此之外,有关“淄博烧烤”的短视频在多个视频平台的播放量高达28.1亿次,相关话题更是多次冲上热搜。

图源:新华社

线上出圈,线下破圈。“淄博烧烤”爆红后,“到淄博吃烧烤”成了一种破圈现象,周边大学生、外地游客纷纷涌入淄博,给这座城市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客流量。据统计显示,仅3月份,淄博就接待外地游客480多万人次,同比增长了134%,旅游收入增长了60%。

可以说,在一片烟熏火燎中,淄博烧烤彻底出圈了。

(二)

说完了现象,再来说说现象的背后:烧烤到处有,淄博烧烤为什么会这么火?

众所周知,在当今这个信息快速更迭的流量时代,“网红”可谓层出不穷,但真正做到“长红”的并不多,更多的是昙花一现,稍纵即逝。爆红后,“淄博烧烤”能保持热度不减,自然有其自身的“密码”。

对此,笔者想到了三句话:

第一句是“既要酒香也要勤吆喝”。先说“酒香”。对于到处有的烧烤,淄博烧烤有其固有的“香”——“小串+小饼+小葱”。这样的“烧烤三件套”,确实不多见,首先在味觉上就带来了不同的“淄味”,难怪有网友将其冠以“灵魂烧烤吃法”之名。加上亲民实惠的价格,“一桌一炉一卷饼”的独特体验,“边吃烧烤边唱歌”的氛围,淄博烧烤自然具备了“酒香”的潜质。再说“吆喝”。对于淄博烧烤,不少人认为是“因网友种草而红,在网友持续接力打卡中爆红”。后续,随着“烧烤专列”的开通,召开发布会宣布成立烧烤协会、“五一”举办淄博烧烤节等动作,“勤吆喝”的淄博烧烤在网上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热度,不断扩大了知名度。

图源:新华社

第二句是“为城市荣誉而战”。说这话的是淄博一家烧烤店的老板娘,她的原话是“我们现在从事烧烤的人都是一名战士,现在已经不再是为了赚钱,而是为淄博的城市荣誉而战!”这话很质朴,道出了淄博烧烤商家的“经营之道”——宁可少赚钱,也不能坏了淄博的名声。当地一位出租车司机也曾对外地游客说:“不管是烧烤店还是出租车,谁也不能砸了淄博的牌子。”类似这样的观念和意识,在淄博似乎已经成了共识。另外,许多烧烤店在食材、人工成本都有明显提升的情况下,并未提高烧烤价格,相反还会赠送一些饮料给食客。这样的“实在”,也让淄博烧烤奠定了好口碑。

第三句是“谁砸了我们的锅,我就砸了他的碗”。这句话是淄博市的一位领导说的。事实上,目前来看,当地是这么说的,也是这么做的。一方面,积极抓好质量和服务监管。比如,成立烧烤协会,设立淄博烧烤名店“金炉奖”,实行“日常+错时”“周末+夜查”的监管模式,全力营造健康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。另一方面,推出一系列举措做好服务这篇大文章。比如,开通高铁“烧烤专列”、新增21条“淄博烧烤”公交专线、专门制定烧烤地图等,为外地游客提供更好的旅行体验。当地民众也自发成立了多个行业自律联盟,并自觉响应“周末不烧烤”的倡议,“把烧烤店让给外地游客”。

正如有网友所说,“淄博上到政府,下到每一个市民,可以说没有一个掉链子”。有这样的齐心呵护,线上线下对“淄博烧烤”钟爱有加,也就不难理解了。

(三)

因为烧烤,淄博火了。要打造“江南美食策源地”的兰溪,何时也能向淄博一样,凭借美食爆红全国?或许,透过淄博烧烤出圈的现象,我们能得到诸多启示。

兰溪有美食300多种,牛肉面、鸡子馃、早茶街等小吃和美食地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,但实事求是讲,像淄博烧烤这样爆红全国还未曾有过。就拿游埠早茶街来说,今年春节虽然有10万人去打卡,但与淄博一个月接待外地游客480多万人次,似乎还不是一个量级。当然,两者没有可比性,因为淄博是一个地级市,而游埠只是一个古镇。但是,如何打造更大的“网红”,如何把“流量”变成“留量”,背后的道理是相通的。也就是说,在如何更好地经营美食产业、加快文旅融合方面,淄博烧烤对兰溪有重要的借鉴意义。

美食产业的“网红效应”,为城市引流聚气、拉动经济的能量不容小觑。一座城市的魅力,来自于其独特的气质、文化和精神。而美食,则是这座城市一张“有味道的名片”。近年来,通过“网红”发展美食、旅游产业的例子有不少,因为“网红”蕴含着巨大的商业价值,能让城市瞬间获得曝光度、提升关注度、扩大知名度。在这方面,我们可以多学习、多借鉴,多动动脑子、多想想点子,让美食带动兰溪出圈。

只有完善配套、做好管理,才能承接得住流量。“引进来”需要“功夫”,“留得住”需要“工夫”。说实话,制造一个话题,带动一波流量,或许并不是很难,但要把“流量”变成“留量”并非易事,需要下足工夫。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,看到朋友圈某地乡村游成为了“网红”,很想去体验一下,结果去了之后,车没地方停、饭没地方吃、住没地方住,去了一次就不会再去。坦白讲,游埠的早茶街就在这些方面存在一些短板。有朋友曾在游玩游埠早茶街后吐槽:规划配套不够完善,比如停车不太方便、电车没地方充电;经营秩序不够规范,比如对小摊小贩的管理不到位、路口还有大垃圾桶,有点像农村集市;商家自律意识不够强,比如个别还存在欺客行为;服务还不够人性化,比如哪家店有特色点也见不到引导等。这些问题,导致了游客的游玩体验欠佳。

“一锤子买卖”毁掉的不仅仅是商家的信誉,还有城市的形象。不管是美食产业还是旅游产业,口碑都是第一位的。这当中,不仅包括诚信经营,还看服务质量。事实证明,以次充好、短斤缺两、欺客宰客等行为,都直接影响到游客的体验,关系到行业口碑,影响到城市形象。要做大美食、旅游产业,就要将目光放长远,不做“一锤子买卖”。

人间烟火气,最抚凡人心。发展美食产业,打造“江南美食策源地”,我们应该像淄博打造“烧烤淄博”一样,全市上下“一个都不掉链子”。

来源丨兰溪市融媒体中心

编辑丨孙燕红

审核丨徐瑛

监制丨陈丰 丁嘉露

总监制丨徐文相

标签:

上一篇:
下一篇: